月照书生,缘锁狐仙

清河县外有座破败的古宅,住着个名叫李慕白的书生。李家曾是书香门第,如今只剩他守着几间老屋和一枚传家金锁。那金锁雕着“平安”二字,据说是祖上得仙人指点所铸,能镇宅辟邪,代代相传从不离身。

这年深秋,李慕白在院中苦读,忽闻墙根传来细微的呜咽声。他提着油灯走去,见一只通体雪白的狐狸被捕兽夹伤了后腿,血珠正染红枯草。狐狸眼里噙着泪,竟像人一般望着他。李慕白心善,忙掰开铁夹将它抱回屋,又取来金疮药细细包扎。

夜里,李慕白梦见一位白衣女子盈盈走来,鬓边别着朵白梅。“多谢公子相救,小女子青妩。”女子福了一礼,眉眼间竟有几分狐狸的狡黠灵动。李慕白惊醒时,见桌上多了碟晶莹的野果,散发着清香。

自此,李慕白身边常发生怪事:窗台上总摆着带着露珠的鲜花,砚台里的墨总用不完,寒夜读书时,身上会悄然多件温暖的棉袍。他心知是青妩报恩,却从不点破,只在无人时对着空处道:“姑娘若不嫌弃,可否共饮一杯热茶?”

随机图片

一日,镇上来了伙形迹可疑的黑衣人,打听李家金锁的下落。李慕白夜里读书,忽听院中有打斗声。他持烛出门,见青妩正与两个蒙面人缠斗,白衣翻飞间,竟露出蓬松的狐尾。月光下,她指尖弹出白光,将黑衣人逼得连连后退。

“这金锁乃是灵物,岂是尔等宵小能觊觎的!”青妩声音清冷如玉石相击。黑衣人狞笑道:“原来是只修行的狐妖,正好扒了你的皮炼药!”说着撒出一张黑网,网眼闪烁着符文金光。

李慕白想起父亲曾说金锁能驱邪,忙解下颈间金锁掷向黑网。金锁遇金光顿时大放异彩,竟将黑网烧出个大洞。青妩趁机化作一道白影,指尖白光直刺黑衣人眉心。那伙人见势不妙,化作黑烟逃了。

青妩收了狐尾,脸色有些苍白:“多谢公子相助。这伙是山精所化的盗宝贼,觊觎金锁灵气已久。”李慕白捡起金锁,见上面“平安”二字愈发鲜亮,他将金锁重新戴上,又取出伤药递给青妩:“姑娘为我涉险,该我谢你才是。”

此后,青妩便常在夜间来陪李慕白读书。她精通诗词,见解独到,两人谈诗论画,竟不知东方之既白。李慕白将金锁的来历细细道来:“先祖曾救过一位云游仙人,仙人便铸了这锁,说李家若遇劫难,自有灵物相护。”青妩闻言轻叹:“那仙人怕是早就算到你我有此缘分。”

转眼三年过去,李慕白要赴京赶考。临行前夜,青妩将一包桂花糕放在他行囊里:“此去路途遥远,这糕能安神补气。”她指尖拂过金锁,留下一道淡淡的白芒,“锁在人在,我会在这里等你回来。”

李慕白果然高中状元,却婉拒了京城的官职,带着圣旨回到清河县。他推开古宅院门,见青妩正坐在桃树下刺绣,白衣胜雪,鬓边白梅依旧。见他回来,她回眸一笑,眼中似有星辰流转。

后来,清河县人常说,李状元家的古宅夜里总有白光萦绕,院里的桃花开得比别处都艳。而那枚传家金锁,据说后来化作一道金光飞入云端,只留下“平安”二字刻在李家祠堂的石碑上,护佑着一方百姓岁岁无忧。

有人说,那白狐本是守护金锁的灵仙,因感慕书生的仁心才化为人形;也有人说,是李家世代行善积德,才得了这般仙缘。唯有李慕白知道,每个月圆之夜,仍有白衣女子与他在月下品茗读书,鬓边白梅的清香,伴着书卷气,萦绕了整整一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