秀娘与狐仙织就锦绣缘

江南小镇的青石板路上,常能看见一个瘦弱的身影。那是秀娘,丈夫走后,她守着一间破败的织布坊,带着年幼的儿子勉强度日。秀娘的手巧,织出的土布细密耐穿,可镇上布庄的掌柜总压价,日子过得像浸了水的棉絮,沉重又冰冷。

随机图片

那年深秋,秀娘去后山采桑叶,见一只通体雪白的狐狸被猎人的夹子伤了腿,正哀哀低鸣。她心一软,解开夹子将狐狸抱回家,每日用草药敷治。狐狸的伤渐渐好了,却总在傍晚溜进院子,蜷在织布机旁看她织布,一双琥珀色的眼睛亮得像浸了月光。

冬至前夜,秀娘正为没米下锅发愁,忽听门外有人轻叩。开门一看,是个穿青布衣裙的老婆婆,鬓边别着一朵火红的狐狸尾巴花,笑盈盈道:"老身听闻娘子织布手艺好,特来讨块布做件冬衣。"秀娘叹道:"婆婆莫怪,我这里只剩些粗布了。"老婆婆却摇头:"我要的布,得用后山的'醉流霞'染色。"

秀娘从未听过这等染料,老婆婆却从袖中取出一包嫣红的花籽:"种下它,三日后拂晓开花,取花瓣捣汁染色,织出的布便有霞光流动。"说罢身影一晃,竟化作一道白光飘向屋后竹林,只留下一串银铃似的笑声。秀娘这才惊觉,那老婆婆怕不是后山的狐仙?

她依言将花籽种下,果然三日后果然开出霞光般的花朵。织出的布一拿到镇上,便被绸缎庄的老板高价买走。此后,狐仙常化作老婆婆来指点她:春日用晨露浸葛麻,织出的夏布清凉透汗;秋日采枫叶与松针共煮,染出的布料如晚霞映松涛。秀娘的布渐渐有了名气,人称"锦绣秀娘"。

一年后,镇上最大的布庄老板想收她做伙计,秀娘却红着脸说:"我想自己开家布庄。"当晚,狐仙又来,递给她一张药方:"用这个泡的水浆洗布料,能防虫蛀,色如初见。"秀娘依计而行,新开的"锦绣坊"生意火爆,连苏州的客商都慕名而来。

三年过去,秀娘成了镇上最大的布庄东家,儿子也进了学堂。一个月圆之夜,她在后院摆了桌酒席,对着竹林道:"恩人若在,请来受秀娘一拜。"话音刚落,白狐从竹林跃出,化作人形,正是当年的老婆婆。她笑道:"你心善手勤,本就该有此福报。我不过是借花献佛。"说罢将一枚玉佩塞给秀娘,"此乃护心玉,往后凡事顺遂。"

次日清晨,秀娘发现玉佩躺在桌上,屋后竹林里多了一丛火红的狐狸尾巴花。此后每逢月圆,那花便开得格外艳,镇上人都说,是狐仙在护着善良的秀娘。而秀娘总在织布时望着窗外,仿佛还能看见当年那只蜷在机旁的白狐,眼里盛着温柔的月光。

多年后,"锦绣坊"的布传遍江南,人们都说那布料里织着一个寡妇的坚韧,和一段人与狐仙的温暖奇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