狐仙峪的传说:青丘客巧开致富路
鸡鸣山坳的村民世代靠山吃山,却因三面悬崖一面绝壁,连最矫健的货郎也望而却步。村西头的刘老爹常蹲在老槐树下叹气:“这穷山恶水,怕是要困死咱们一辈子哟!”
那年秋末,山坳里来了位白衣女子,自称“胡青娘”,在废弃的山神庙旁结了间茅庐。她总在月夜挎着竹篮采草药,遇见赶夜路的村民便递上驱寒的姜茶,篮子里的野果永远吃不完,分给孩童时还会变成蜜饯。有人说她是青丘来的狐仙,也有人说她是逃荒的孤女,唯有刘老爹知道,三年前他在雪地里救过一只断腿的银狐,那狐尾尖有撮白毛,正像胡青娘发间别着的玉簪。
入春后,怪事接连发生。先是村东的百丈崖传来轰隆巨响,次日竟裂开道丈宽的山口,崖底的乱石都化作平整的青石板;接着山涧里涌出清泉,顺着新出现的沟壑蜿蜒成溪,恰好绕过最陡峭的山壁;就连原本荆棘丛生的坡地,一夜之间都冒出齐整的石阶,两旁还开满了驱蚊的艾草。
“莫不是山神显灵?”村民们扛着锄头去查看,却见胡青娘正蹲在山口处,用手帕擦拭块带血的青石。她指尖拂过的地方,石板竟泛起温润的光泽,连缝隙都渗出青草的香气。刘老爹突然想起昨夜梦见银狐拖着伤腿,用爪子刨开岩石,尾巴扫过之处冰雪消融,遂扑通跪地:“仙长莫不是为报答救命之恩?”
胡青娘浅浅一笑,发间玉簪闪过微光:“此地水土丰饶,怎该困于山路?只是这通路需借人气方能长久。”说罢取出粒赤豆埋进土里,转瞬间长出株红皮果树,“此乃‘引路桃’,三日后果实成熟,循着果香走,自能遇见南来北往的商队。”
三日后,满树桃果艳若云霞,甜香飘出十里开外。第一个循着香气而来的是徽州盐商,见山口通路平坦,当即与村民定下契约,用盐巴换取山货。不出半年,挑着丝绸的、赶着骡马的商队络绎不绝,鸡鸣山坳成了连通南北的商道枢纽。村民们盖起瓦房,开起客栈,连刘老爹的孙子都能跟着货郎学算术了。
某天清晨,山神庙旁的茅庐突然空了,只留下半篮没吃完的野果和块刻着狐狸图案的玉佩。村民们在山口立了块石碑,刻着“狐仙峪”三个大字,往来商客路过时总要拜一拜,说这山路走起来脚下生风,连骡马都不费劲。
如今若你走进狐仙峪,还能看见那株红皮果树年年挂果。老人们会告诉你,胡青娘并未走远,每逢月圆之夜,山涧里的清泉会映出银狐的影子,正用尾巴轻轻扫着青石板路,护佑着这方水土的生生不息。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