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生笔与狐尾毫:共绘通商图
清乾隆年间,晋地书生柳梦卿赴京赶考,途经太行山脉时遇山洪阻路,夜宿山神庙。月色溶溶中,忽见一白裙女子倚树吹箫,箫声清越如冰泉漱石。柳生素来胆大,上前请教姓名,女子自称红袖,乃是山中住户。

谈及山外灾情,红袖蹙眉道:"此山中有七十二道险隘,商贾行旅常因路径不明而失足。若能绘成详图,便可保往来平安。"柳梦卿抚掌称善,取出笔墨欲画,却发现囊中只剩半截残笔。
红袖轻笑一声,褪下腕上银镯掷向空中。银镯化作一道白光,竟变出支莹白毛笔来。"此乃千年狐尾所制,能辨山川灵气。"她指尖轻捻,笔锋便自行在纸上游走,画出的溪流竟似能听见水声。柳生大骇,方知遇上了山中精怪,却见红袖并无恶意,反而指点他何处有暗礁,何处有捷径。
两人秉烛夜谈三日,柳生以儒学典籍中的舆图之法为骨,红袖以狐族通晓的地脉走势为筋,共同绘制《太行通商要图》。每当柳生困倦伏案,总有清甜的野果落在案头;每逢红袖运功显出狐尾,柳生便默默为她披上外衣。图中将鹰嘴崖的避风坳、黑风口的月牙泉都标注得清清楚楚,甚至用朱砂圈出了几处山匪盘踞的巢穴。
临行前夜,红袖将地图浸入山泉,纸页上竟浮现出荧光脉络。"此图遇水显路,遇火生暖,可保十年安稳。"她将狐尾毫赠予柳生,"若逢商贾遇险,燃此笔杆便能唤我。"柳生望着她渐隐的白裙,将地图与毛笔郑重收好。
后来柳梦卿科举得中,却自请调任太行驿丞。他依图开凿栈道,设置驿站,太行道上驼铃声声不绝。每逢月圆之夜,驿馆书房总有两支笔悬在空中,一支狼毫写着公文,一支狐尾笔在地图上悄悄添补新发现的泉眼。山民都说,柳大人书房夜里常有白狐影子闪过,却从未有人见过那支能画出活地图的神奇毛笔。
如今晋商故地仍流传着歌谣:"柳生笔,狐女毫,画出金银路一条。山不再高水不险,千年古道月昭昭。"那幅《太行通商要图》据说藏在平遥古城某家票号的密室,图边角处有个极小的狐狸爪印,在月光下会微微发亮。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