雪夜赠帽:狐仙报恩授神技
寒冬腊月,北风卷着鹅毛大雪,把青石镇裹成了个白馒头。镇口那间摇摇欲坠的草屋里,70岁的王婆正对着一堆碎布头叹气。她无儿无女,靠给人缝补浆洗度日,这几日大雪封门,连口热粥都快喝不上了。
"咳咳......"王婆裹紧单薄的棉袄,忽见窗台上落下团火红的影子。原是只通体雪白的狐狸,右后腿被兽夹夹得血肉模糊,一双琥珀色的眼睛望着她,满是哀戚。王婆心一软,顾不上自己畏寒,忙拆开刚做好的粗布棉帽,撕下里衬给狐狸包扎伤口。
"可怜见的,天寒地冻的,先戴顶帽子暖暖吧。"她把自己唯一顶能遮雪的旧棉帽轻轻罩在狐狸头上。那帽子是用染坊剩下的杂色布拼的,针脚歪歪扭扭,却带着人体的温度。狐狸蹭了蹭她的手,叼着帽子消失在风雪里。
当晚王婆睡得正香,忽见红衣女子推门而入,鬓边别着支银狐尾簪,笑盈盈道:"老妈妈赠帽之恩,小狐没齿难忘。"说罢从袖中取出一卷泛黄的布帛,"此乃《天工织帽经》,赠与妈妈添生计。"王婆惊醒时,枕边果然躺着本画册,上面画着百种帽式,从虎头帽到凤冠帽,针脚细密如蛛网,配色巧夺天工。
从此王婆像开了窍。她用捡来的鸡毛做绒球,碎布拼出云霞纹,破蓑衣改成防雨斗笠。最奇的是她做的冬帽,里层絮着不知哪来的软毛,戴在头上暖烘烘的,连哈气都带着暖意。镇上的人都说王婆的帽子有灵性,孩童戴了不伤风,老人戴了不犯头痛。
有回县太爷的小姐要出嫁,寻遍巧手都做不出满意的凤冠帽。王婆照着画册剪了七天七夜,用彩线绣出"百鸟朝凤",帽檐缀着七十二颗珍珠,阳光底下流光溢彩。小姐戴上它,竟引得真凤凰在轿顶盘旋三圈。
王婆的名声越传越远,却依旧守着那间草屋。每逢下雪,她总会多做顶小棉帽放在窗台上。有人说见过雪夜里,总有只白狐带着小狐狸来取帽子,帽檐上还沾着亮晶晶的狐狸毛,像是撒了把星星。

这故事在青石镇流传了百年,老人们总说:"人心换人心,狐狸也知情。你看王婆那顶歪歪扭扭的旧棉帽,换来了多少暖人心的好故事。"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