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青丘帕与锦绣心》

终南山下的溪云村,住着个姓秦的老婆婆。老伴走得早,儿女嫁得远,只剩她守着两间草屋,靠接些缝补活计度日。秦婆手笨,绣出的鸳鸯总像鸭子,挣来的铜钱刚够买米,日子过得紧巴巴。

那年深秋,连降了三日冷雨。秦婆半夜被窗外呜咽声惊醒,披衣点灯出去看,见柴房檐下缩着只通体雪白的狐狸,左后腿被兽夹伤得血肉模糊,一双琥珀色的眼睛里满是惊恐。

"造孽哟。"秦婆叹着气,解下头上的蓝布帕子,轻轻按住狐狸伤口。帕子是她前日刚绣的,针脚歪歪扭扭,只在边角绣了朵不成形的雏菊。狐狸竟通人性,疼得浑身发抖也没咬她,只用湿漉漉的鼻子蹭了蹭她的手背。

秦婆把狐狸抱进屋,烧热水清洗伤口,又寻出珍藏的草药捣成泥,用帕子仔细裹好。夜里怕狐狸冷,还把自己的旧棉袄垫在它窝里。接连三日,秦婆都用那方蓝帕子给狐狸换药,直到伤口结了层薄痂。

这天清晨,秦婆醒来发现草屋门槛上放着个竹篮,里面躺着那方蓝布帕——帕子洗得干干净净,原本歪扭的雏菊旁,竟多了枝栩栩如生的红梅,花瓣上还凝着颗晶莹的露珠,仿佛风一吹就要滴落。更奇的是,帕子边角绣着几行极小的金字,细一看竟是《天工绣谱》的口诀。

秦婆正看得出神,忽听院外传来几声狐狸叫。她跑出去,只见雪地里那只白狐正回头望她,金瞳流转间化作个红衣女子,朝她深深一揖,身影便消失在云雾里。

随机图片

自那以后,秦婆的绣活陡然精进。她绣的牡丹能引来蝴蝶,绣的鲤鱼像要跃出锦缎,连最难的双面异色绣都信手拈来。邻村地主家嫁女儿,用十两银子请她绣嫁衣,秦婆在大红缎面上绣了"百鸟朝凤",凤凰的尾羽用了七十二种丝线,阳光下竟能变幻七彩光晕。

消息传开,连长安城的绣坊都来求购她的绣品。秦婆却依旧守着草屋,只是常把绣品送给穷苦人家。有人问她技艺为何突飞猛进,她就指着院里那株年年盛开的红梅笑道:"是山里的朋友送的帕子,教我惜花也惜人呢。"

如今溪云村的姑娘们仍学着秦婆的绣法,只是谁也绣不出那方蓝帕子上红梅带露的神韵。老人们说,每逢月圆之夜,还能看见红衣女子与白发婆婆在梅树下对坐,银针穿梭间,绣出的花瓣会随风飘向山外,落在需要帮助的人窗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