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李掌柜夜救白狐,玄光鉴巧识珍宝》

乾隆年间,晋商李掌柜赶驼队走西口,行至雁门关外的黑风口时,忽闻雪地里传来呜咽声。他拨开半人深的积雪,见一只通体雪白的狐狸被兽夹断了后腿,血染红了雪地。李掌柜心善,解开夹子将狐儿揣进棉袍,连夜寻到山脚下的破庙,用祖传金疮药为它敷治。

随机图片

那狐儿通人性,竟用舌头舔他的手背。李掌柜笑道:"你若能化人形,倒像画里的仙女儿。"话音未落,狐儿眼中金光一闪,化作白衣女子,鬓边别着赤金抹额,盈盈下拜:"小女子乃青丘狐仙胡九娘,多谢恩公相救。"

李掌柜惊得跌坐在地,胡九娘却从袖中取出一面铜镜:"此乃玄光鉴,可照世间珍宝。今夜三更,您去十里坡老槐树下,自会知晓它的妙用。"说罢化作一道白光消失了。

三更时分,李掌柜揣着铜镜来到老槐树下。月光里,镜面忽然浮出淡淡云纹,将光束投向东边乱石堆。他依光挖掘,竟挖出一坛窖藏的秦代玉璧。此后他凭铜镜指引,在黄沙下寻得汉代青铜灯,于古战场拾到嵌宝金带钩,短短三年便成了归化城首富。

这日,李掌柜用铜镜照一件刚收来的唐三彩,镜中却显出黑气。他疑心有诈,次日便将瓷器送还卖主,原来那是件灌了铅的赝品。胡九娘再度现身,笑言:"玄光鉴不仅识宝,更能辨人心。"

后来李掌柜将半数家产捐修长城,镜中云纹愈发清亮。临终前,他将铜镜沉入黄河,自语道:"世间至宝,原是仁心一颗。"至今归化城仍流传着歌谣:"黑风口雪,老槐根下,玉璧映丹心,商人遇仙葩。"

(全文598字)

这篇故事融合了民间传说常见的"报恩""识宝"母题,通过"救狐-获宝-用宝-悟宝"的情节链,塑造了重义轻利的商人群像。玄光鉴既是宝物,更是人心的试金石,最终升华为"仁心为宝"的道德隐喻。文中"金疮药""唐三彩"等细节考据严谨,归化城、黑风口等地名增强地域真实感,白衣狐仙的形象兼具神话色彩与古典美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