错认目标    - **偷鸡不成蚀把米**:相传在古代某个村庄,有个笨贼听闻村里的一位农夫养了许多肥鸡。一天夜里,他潜入农夫家的鸡舍,黑暗中摸到一个肥硕的“鸡”,便想也不想地抓住就跑。结果跑回家中才发现,自己偷回来的竟然是农夫家的大鹅。大鹅不仅叫声响亮,还拼命挣扎,把笨贼折腾得够呛,而且很快就引来了农夫。笨贼不仅没偷到鸡,还被农夫抓住痛打了一顿,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。    - **误把寺庙当宝库**:有个笨贼听说附近的一座寺庙里藏有许多宝物。于是,他趁着夜色潜入寺庙。在大殿里,他看到一个巨大的佛像,心想佛像肚子里肯定藏着不少宝贝。于是,他费了好大的力气,爬上佛像,试图打开佛像的肚子。结果,佛像太过沉重,他一不小心,把佛像推倒了,巨大的响声引来了寺庙里的和尚。和尚们将他抓住,送到了官府,笨贼的盗窃计划彻底破产,还因损坏佛像而受到了严厉的惩罚。 - **自作聪明**    - **留诗泄密**:明朝有个小偷,自认为有点文采,想要在盗窃后留下点“痕迹”。他潜入一户人家后,偷了一些财物,还在墙上写了一首诗:“细雨蒙蒙夜沉沉,梁上君子进我门。腹内诗书存万卷,床头金银无半文。”意思是说自己虽然是个小偷,但也是个有学问的人,只是因为贫穷才不得不偷东西。结果,这首诗被主人发现后,主人根据诗中的线索,很快就找到了小偷。小偷本想炫耀自己的文采,却没想到因此暴露了自己,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。    - **画蛇添足**:古代有个笨贼,偷了邻居家的一头牛。为了防止被人发现,他想了个“妙招”,把牛的角锯掉,又在牛身上涂了一些颜料,以为这样就能瞒天过海。可是,他没想到,牛的角虽然锯掉了,但牛的其他特征还在,而且涂了颜料的牛更加显眼。邻居很快就发现了自己的牛被偷,并且根据牛身上的特征,轻易地找到了笨贼。笨贼的一番“操作”,不仅没有掩盖自己的罪行,反而让自己更容易被发现了。 - **学艺不精**    - **飞檐走壁不成反受伤**:有个年轻人羡慕江湖上的飞贼能够飞檐走壁,于是想效仿他们去盗窃。他没有经过任何训练,就直接爬上了一户人家的屋顶。可是,他根本没有飞贼的功夫,刚在屋顶上走了几步,就一脚踩空,从屋顶上摔了下来,摔断了腿。这户人家听到动静后,出来将他抓住,他也为自己的鲁莽行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。    - **模仿鸡鸣失败**:古代有个小偷,听说鸡鸣可以掩盖盗窃时的声音,于是他想在偷东西时模仿鸡鸣。他事先练习了很久,但学得并不像。一天晚上,他潜入一家店铺,正准备行窃时,就开始模仿鸡鸣。然而,他的鸡鸣声非常奇怪,不仅没有掩盖住声音,反而引起了周围人的注意。人们听到鸡鸣声后,觉得很奇怪,大半夜的怎么会有鸡叫,而且叫声还如此怪异。于是,有人出来查看,发现了正在行窃的小偷,将他扭送到了官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