掩耳盗铃


春秋时期,晋国世家赵氏灭掉了范氏。有个小偷听闻消息,觉得机会来了,赶忙跑到范氏家里,希望能捞点宝贝。一进院子,他的眼睛瞬间被一口大钟吸引住了。这钟由上等青铜铸成,造型精美,图案古朴典雅,在阳光下散发着迷人的光泽。小偷心想:“这要是背回自己家,可就发财啦!”
可现实给了他沉重一击,钟又大又重,他使出浑身解数,累得气喘吁吁,钟却纹丝不动。小偷并不甘心,脑袋瓜一转,想出了一个 “好主意”—— 把钟敲碎,然后再分别搬回家。说干就干,他找来一把大锤子,铆足了劲,拼命朝钟砸去。“当” 的一声巨响,打破了原本的宁静,钟声悠扬,传得很远很远。小偷被这突如其来的巨响吓得一哆嗦,脸色瞬间变得煞白,心里慌了神:“这下糟了,这钟声不就等于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?” 他越听越害怕,下意识地抽回双手,使劲捂住自己的耳朵。神奇的是,捂住耳朵后,他感觉钟声似乎变小了,甚至听不见了。小偷眼睛一亮,兴奋地想:“把耳朵捂住,不就听不见钟声了吗?我真是太聪明啦!” 于是,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,小心翼翼地把耳朵塞得严严实实,然后放心大胆地继续砸起钟来。一下又一下,钟声依旧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。附近的居民听到钟声,觉得事有蹊跷,纷纷赶来查看,结果轻而易举地就把正在偷钟的小偷给捉住了。

炉坑困贼

古时候,有一天傍晚,张员外像往常一样,饭后悠闲地坐在台阶下,欣赏着院子里盛开的菊花,享受着这宁静美好的时光。突然,一声 “有贼!” 打破了平静。这声音沉闷得很,就好像牛在瓮中叫唤一般。起初,大家都四处张望,可没发现什么异常,便没太在意,以为是听错了。
但是,没过一会儿,那 “有贼” 的喊声再次响起。这一回,全家人都觉得惊异不已,纷纷起身,开始寻找声音的来源。那声音起初听起来有些模糊,让人难以确定方向,但随着时间推移,却越来越清晰。最后,大家惊讶地发现,声音竟然是从廊屋下的炉坑里传出来的。张员外赶忙叫来家丁,一起挪开了盖在炉坑上的两瓮腌菜和盖板。打开一看,炉坑里面半躺着一个男子,他蓬头垢面,面色苍白如纸,眼神中充满了绝望。男子看到有人打开炉坑,顿时如抓住救命稻草一般,连喊饶命,请求大家救救自己。张员外大声喝问:“你为何躲在此处?如不说个明白,定报官严究!” 男子无奈,只好垂头丧气地供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。
原来,这男子前两天趁着天黑偷偷潜入了张员外家,藏在了炉坑里,打算等到夜深人静时再出来偷东西。可谁能想到,天有不测风云,二更天的时候,天空突然下起了小雨。张员外的夫人担心腌菜受潮,便命人将两瓮腌菜搬到了炉坑板上。这一下,可把男子害惨了,盖板被几百斤重的腌菜瓮牢牢压住,他龟缩在炕坑里,动弹不得。他原本还心存侥幸,希望雨停天晴后,腌菜瓮会被搬走,自己就能趁机逃脱。然而,现实却让他无比绝望,几天时间过去了,腌菜瓮却始终没有被移开。这几天几夜,男子粒米未进,滴水未沾,饥肠辘辘,身体也濒临崩溃的边缘。饥饿和绝望让他最终做出了一个决定 —— 自己贼喊捉贼。他心想,自己还没偷到东西,如果被抓住,大不了挨一顿羞辱毒打;可要是一直被困在这里出不来,恐怕就要活活饿死,变成饿鬼了。张员外和大伙听了他的讲述,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。张员外见那男子饿得快断气了,心生怜悯,吩咐家丁赶紧弄点稀饭,让男子填饱肚子,最终也没有把他送官深究。

偷银反蚀本

明朝时,江苏通州有个贩布的商人叫苏广,他精明能干,经验丰富,每三个月就会带着儿子,从松江采购梭布,运往福建售卖。等卖布的银子到手后,便踏上归乡之路。有一次,父子俩在半路上遇到了一个叫纪胜的年轻小伙子,纪胜自称也是到福建卖布的。虽说他们不是一个县的,但都在一个府,方言相通,于是苏广父子便与纪胜结伴而行。一路上,纪胜对苏广父子照顾得十分殷勤,还为了表示信任,把自己的二十余两银子寄存在苏广的箱子里,让他帮忙保管。然而,时间一长,纪胜看到苏广父子携带的大量钱财,不禁起了歹心。一天晚上,纪胜谎称自己拉肚子,不停地起来开门出去,进进出出,十分频繁。
苏广可是个久经江湖的老油条,见纪胜这般异常的神态,心里顿时明白了七八分。他暗自嘀咕:“此人来历不明,底细未知,虽说有银子存放我处,但看样子今晚要图谋不轨。” 俗话说,防人之心不可无。为了保险起见,苏广趁纪胜外出时,悄悄起身,把自己的银子、纪胜的银子以及几件值钱的衣裳都另外包作一包,藏在了自己身边。随后,他又拿了一件旧衣裳,包上几片石头,放在了原先存放银子的箱子里,做完这一切,便倒头装睡。
那纪胜看到苏广父子熟睡后,以为时机已到,便偷偷抱起苏广的银箱,连夜逃往他方。苏广眯着眼,目睹了纪胜的偷箱经过,又看他一去不回,心中暗自得意:“果真是个骗子,幸亏老子棋高一着。” 第二天一早,苏广起床收拾行李时,故意装出一副惊讶万分的样子,惊呼纪胜把他的银子本钱都偷走了,还大喊这店主与纪胜是一伙的。苏广的儿子不知真相,年轻气盛,听父亲这么一说,顿时火冒三丈,抓住店主打个不停。苏广见状,悄悄把儿子拉到一边,小声说:“别打了,此事我已如此如此……” 吃罢早饭,苏广父子准备上路,临走前,苏广气呼呼地对店主说:“我这就去县里告官,如果抓住了那无赖,你得来作证人,不然,这钱就得找你来偿还。” 其实,苏广心里清楚,纪胜已中了自己的计谋,于是便从小路悄悄安全返回了家乡。
再说那纪胜,自以为得手,背着银箱一路狂奔,跑了将近百十里路后,才停下来打开箱子查看。这一看,他顿时傻眼了,箱子里哪有什么银子,只有一些石头和旧衣服。纪胜这才明白自己傻乎乎地中了人家的移花接木之计,懊悔不已。当天下午,他不甘心就这样失败,偷偷返回那家旅店,想看看那里的动静。不料,那店主白受了一场冤枉,正窝着一肚子火呢。一见纪胜回来了,店主顿时怒从心头起,恶向胆边生,一把扭住纪胜,口中大骂道:“你这个小贼!你偷了人家的银子,反连累我受气!” 说着,便要拉着纪胜往官府送。纪胜吓得脸色惨白,当即下跪求饶,边求饶边哭诉着说出了事情的真相。众人一听,才知道纪胜是偷鸡不成蚀把米,赔了夫人又折兵,也都觉得他十分可笑,便不再跟他计较了。而此时,苏广已经与他相隔几天的路程,纪胜想追也追不上了,只能自认倒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