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小满坐在工位上,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保温杯的杯沿——里面的枸杞水已经凉透了,电脑屏幕上的PPT还停在第三页,而她的手机里,闺蜜小棠的消息正一条接一条弹出来:“今晚的芋圆冰我都帮你点了,你确定不来?”“张姐又在翻购物车了,你看她电脑屏反光!”“你上周连续加了四天班,脸都熬成菜色了……”

她抬头看了眼斜对面的张姐:对方正抱着电脑靠在椅背上,头发松松垮垮地绾着,桌上摊着三四本翻开的文件夹,咖啡杯里飘着半片柠檬——但林小满知道,那杯“加班咖啡”其实是下午三点泡的,现在早成了温吞的凉水。张姐的手指在键盘上敲得飞快,可电脑屏幕里显示的,分明是某平台的“职场穿搭推荐”。
办公室里的“生存技巧”
第一次注意到张姐的“表演”,是在两周前的部门例会上。领导举着考勤表说:“张敏最近很拼,每天都加班到九点以后,大家要向她学习。”林小满当时就坐在张姐旁边,清楚记得前一天晚上,张姐是和她一起下楼的——只不过张姐走到电梯口又折了回去,说“忘拿文件”,等林小满出了写字楼,回头看的时候,张姐的工位灯还亮着,但电脑屏幕已经黑了。
“小满,过来帮我拿一下快递。”张姐的声音打断了她的思绪。林小满起身走到张姐工位前,瞥见她电脑里的购物车页面——里面躺着一件浅粉色的真丝衬衫,价格标着“1299”。“张姐,你这衬衫挺好看的。”林小满随口说。张姐赶紧关掉页面,笑着拍了拍她的肩膀:“傻姑娘,现在职场哪有真的‘努力’?你得让领导‘看到’你的努力。”
那天晚上,林小满第一次主动留到了九点。她把桌上的文件摊得满满当当,把电脑屏幕调到最亮,甚至特意把妈妈给她装的番茄鸡蛋面留在了工位上——那是她早上特意带来的,就是为了让路过的同事看到“她连饭都没时间吃”。
我成了自己的“观众”
接下来的一周,林小满彻底变成了“加班表演课”的优等生:早上带个大大的保温桶,里面装着妈妈做的红烧肉,故意放在工位最显眼的位置;下午把打印机里的纸都搬过来,堆在桌子上,营造“工作量很大”的假象;下班的时候,她会站在窗边看领导办公室的灯,等领导走了再收拾东西——有时候甚至会特意绕到领导办公室门口,假装“刚做完工作”。
可这样的“表演”并没有让她开心。每天晚上回家,她都累得不想动,连妈妈做的饭都吃不下;闺蜜小棠约她逛街,她总是推说“要加班”;甚至有一次,她因为早上起得太早,在地铁上睡着了,坐过了三站。
“小满,你这是何苦呢?”小棠在电话里叹气,“你之前不是说,‘努力是为了自己,不是给别人看的’吗?”林小满握着手机,看着桌上的保温桶,突然觉得喉咙发紧。
那些没说出口的“真相”
周五晚上,林小满像往常一样留到了九点。她刚把手机掏出来,准备刷会儿短视频,就听见领导的声音:“小满,还没走啊?”
她赶紧把手机藏在文件下面,抬头笑着说:“嗯,还有点工作没做完。”领导走到她工位前,拿起桌上的保温桶看了看:“这是你妈妈做的吧?我记得你上周带的是番茄鸡蛋面。”林小满愣了愣,没想到领导居然注意到了这些细节。
“小满,我知道你最近在努力。”领导拉过一把椅子,坐了下来,“但我更看重的是工作效率,不是加班时间。你上周的周报我看了,其实你做的工作不多,只是把时间都浪费在了‘表演’上。”
林小满的脸一下子红了。她想起前几天,她为了“显得忙”,把一份本来可以上午做完的报告,拖到了晚上;想起张姐那天跟她说“要让领导看到努力”,其实领导早就知道她在伪装。
原来“真实”才是最有效的
周一早上,林小满提前半小时到了公司。她把桌上的文件整理好,列了个工作清单,按优先级开始做。上午十点,她就把当天的主要工作做完了;下午,她帮同事做了份表格,还去茶水间给大家泡了咖啡。
下班的时候,领导路过她的工位,笑着说:“小满,今天做得不错,效率很高。早点回家吧,别让你妈妈等急了。”林小满看着领导的背影,突然觉得心里很踏实。
晚上,她和小棠一起去吃了芋圆冰。小棠看着她的脸,说:“你今天好像不一样了。”林小满笑着说:“我终于明白了,掩耳盗铃的不是别人,是自己。那些伪装的努力,其实只是骗了自己。真正的努力,不需要表演,不需要伪装,只要用心去做,总会被看到的。”
林小满咬了一口芋圆,甜丝丝的味道在嘴里散开。她想起上周的自己,觉得很可笑。原来,最傻的事情,就是为了别人的眼光,而放弃了真实的自己。
职场故事,掩耳盗铃现代版,虚假努力,自欺欺人,真实成长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