狐仙报恩:寡妇的锦绣布庄
江南水乡的乌镇,有个叫李秀娘的寡妇。丈夫三年前死于山洪,留给她一个年幼的儿子和一间摇摇欲坠的土坯房。秀娘每日靠给人缝补浆洗度日,十指磨出厚茧,日子仍过得捉襟见肘。
那年深秋,秀娘去后山采野菜,见一只通体雪白的狐狸被捕兽夹夹断了腿,哀鸣不止。她动了恻隐之心,小心翼翼解开夹子,撕下裙角为狐狸包扎伤口,又采来草药捣烂敷上。狐狸用琥珀色的眼睛望着她,忽然人性化地摇了摇尾巴。
冬去春来,秀娘的日子依旧艰难。一日夜里,她正对着油灯缝补,忽闻窗外传来轻轻的叩门声。开门一看,竟是个身着青衫的俊俏书生,自称胡青砚,因赶路错过了客栈,想借宿一晚。秀娘本不想留陌生男子,却见他谈吐文雅,不像歹人,便让他在柴房暂住。
次日清晨,秀娘准备去集市买米,却发现米缸是满的,桌上还放着一匹从未见过的云锦,色泽如晚霞映水,触手丝滑。胡青砚笑着解释:"我见大嫂生计艰难,这锦缎是家传之物,或许能帮些忙。"秀娘推辞不过,将云锦拿到当铺,竟换得五十两银子。
有了本钱,秀娘想开家布庄,却苦于不懂经营。胡青砚便成了她的军师,教她辨识布料优劣,预测时令花色,还说:"乌镇水路发达,你可从苏州采办松江棉布,去杭州进杭绸,生意定能兴旺。"秀娘依言而行,在镇口租下铺面,取名"锦绣阁"。
开张那日,胡青砚又送来一幅画,画上是一株枝繁叶茂的梧桐树,树下卧着只雪白狐狸。他说:"将此画挂于店内,可保财源广进。"秀娘半信半疑挂起画,怪事却接连发生:店里的布料总比别家鲜艳柔软,即便阴雨连绵也从不发霉;客人走进店中,总会莫名感到舒心,生意越发红火。
三年过去,"锦绣阁"成了乌镇第一布庄,秀娘也从贫妇变成了受人尊敬的李掌柜。她想报答胡青砚,却发现他每月只在月圆之夜出现,从不肯接受任何馈赠。
一晚,秀娘见胡青砚站在院中望着月亮叹息,便上前询问。青衫书生忽然化作一道白光,变回那只她救过的白狐。狐狸口吐人言:"我本是山中狐仙,蒙你救命之恩,特来报恩。如今你已衣食无忧,我也该回归山林了。"说罢,留下一锭莹白的狐毛锦,便消失在月色中。
秀娘将狐毛锦织成百匹绸缎,每匹都带着淡淡的月华香。她终身未再嫁,将儿子培养成诚信商人,"锦绣阁"的故事也一代代流传下来。人们说,若在月圆之夜路过布庄,还能看见窗纸上有只狐狸的影子,静静守护着这份因善缘而起的锦绣人生。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