墨染霜毫绘山河,狐踪仙影入卷来
乾隆年间,江南书生李清砚赴京赶考,行至黄山脚下突遇暴雨,躲进一座破败山神庙。檐角蛛网蒙尘,案上却摆着方半旧的端砚,砚台边压着片晶莹的白狐尾毛。
"此等雅物怎会在此?"李清砚正疑惑,忽闻身后传来轻笑。转身见一白衣女子倚着门框,发间别着支墨玉簪,裙摆上绣的枫叶仿佛带着露水。她自称胡月瑶,是山下猎户之女,因避雨才入庙。
当夜雨势渐大,两人围坐残烛下谈诗论画。李清砚提及自幼想绘一幅《九州山河藏宝图》,将名山大川的灵秀之处尽数收录。胡月瑶眼中闪过精光:"我曾遍历四海,或可为先生引路。"
次日清晨,女子便携来一叠鲛绡纸与狼毫笔。行至天都峰时,李清砚正愁云海翻腾难绘其形,胡月瑶摘下鬓边玉簪,凌空轻点。霎时云开雾散,青峦如黛尽收眼底,连岩缝中倔强生长的黄山松都看得分明。他俯身疾书,忽见纸上墨色自动流转,竟在山谷处凝成串明珠般的光点。
"此乃山川灵气所聚。"胡月瑶指尖拂过纸面,光点化作细小红鲤游入溪流,"天下宝藏原是天地造化,遇有缘人自会显现。"
两人一路西行,在三峡画绝壁飞瀑,于泰山记云海玉盘。每至险峻处,胡月瑶总能化险为夷:过栈道时狂风骤起,她衣袖轻扬便生出七彩光桥;遇山洪暴发,她口念咒语竟令浊浪分道。李清砚虽觉奇异,却被绘事吸引,未曾深思。
这夜宿在华山之巅,李清砚忽见胡月瑶立于月光下,身后竟有九条毛茸茸的白狐尾轻轻摆动。他惊得打翻砚台,墨汁泼上画卷,晕染出片松林。胡月瑶回眸轻笑,尾尖扫过纸面,墨松林里顿时跃出只银狐,衔着颗夜明珠消失在山峦剪影中。

"小女子本是青丘狐仙,"她敛去狐尾屈膝行礼,"百年前受先生前世所救,今日特来助你完成心愿。"原来李清砚的前世是位云游画师,曾在猎人手中救下只受伤的小白狐。
三年后,《九州山河藏宝图》终成。图中不仅有五岳奇观、江河曲势,更暗藏玄机:北斗七星指引的并非金银,而是某处可解旱灾的千年泉眼;藏宝标记实为治蝗古法的刻石所在地。胡月瑶将图赠予即将赴任河道总督的李清砚,化作道白光消失在天际。
后来,李清砚依图中所示兴修水利、改良农桑,造福一方百姓。那幅藏宝图代代相传,图卷里始终有只银狐在山川间若隐若现,仿佛仍在与执笔人一同描绘着锦绣山河。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