芸香草堂:狐笔生花治世篇

清河县外的芸香草堂,每到子夜便有墨香飘出墙外。堂中书生李文渊正对着《农桑要术》蹙眉,忽闻窗棂轻响,一道青影落在案前。来者身着水绿罗裙,发间别着半枝桃花,正是三年前借宿于此的狐仙青妩。

"这《齐民要术》虽好,却缺了南方稻作的精要。"青妩纤指点过书页,墨迹竟自行游走,在空白处添上几行小字。李文渊见那字迹娟秀,所言皆是岭南水乡的灌溉巧法,不禁抚掌称奇。

自那年春雨夜青妩叩门借宿,两人便结下不解之缘。青妩修行了五百年,见遍人间疾苦,常将山野见闻、坊间利弊说与文渊听;文渊则将这些奇闻轶事与经世之学相印证,写出不少匡正时弊的策论。

这夜两人正论及河工治水,忽闻远处传来哭声。青妩化作一道青光掠出,片刻后带回个浑身湿透的孩童。原来浊浪河溃堤,沿岸村落尽成泽国。文渊连夜奋笔疾书,青妩则取来檐下蛛网,施法织成薄如蝉翼的水图,将溃堤处的暗流、淤沙标注得清清楚楚。

随机图片

"此处需建减水坝,彼处当疏浚旧河道。"青妩以指尖蘸墨,在水图上画出蜿蜒的沟渠,"我曾见蜘蛛结网,遇风则疏,遇雨则密,治水之道亦然。"文渊闻言顿悟,在策论中添上"因势利导,疏密相济"八字要诀。

三日后,巡抚亲临芸香草堂。见文渊献上的治水策附有详尽水图,不由大惊:"此图竟比官府舆图还要精细!"文渊正欲解释,却见青妩化作清风,只留下案头半枝灼灼桃花。

数月后浊浪河治水功成,百姓为文渊立生祠,却不知那治水奇策中,半数智慧来自狐仙。文渊将两人历年所论汇集成书,取名《治世狐谈》。书中既有农事改良之法,也有断案缉凶之智,更有兴修水利、安抚流民的良方。

每当月夜,仍有人见芸香草堂窗下坐着一儒一狐,青裙书生时而争执,时而相视而笑。那本凝聚着人间智慧与山野灵气的奇书,后来辗转传入京城,竟成了朝堂革新的蓝本。而清河县的老人们总说,每逢春耕时节,田埂上会飘来桃花香,那是青妩在看她与书生共同种下的盛世人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