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巧手木匠与灵狐奇缘》

暮色沉沉,老木匠张五郎收起最后一件木雕,望着案头那只尚未完工的凤凰,重重叹了口气。他在镇上做了四十年木匠,雕出的鸟兽能引蝶,花草能闻香,唯独刻不出会唱歌的木头。这手艺是他过世的师父临终前的遗愿,也是他毕生的遗憾。

随机图片

那年冬天来得早,鹅毛大雪封了山路。张五郎深夜返家时,见雪地躺着只通体雪白的狐狸,后腿被兽夹伤得血肉模糊。他动了恻隐之心,抱回狐狸悉心照料。伤愈那日,狐狸突然口吐人言:"老丈恩情,小狐铭记。三日后若遇难处,可去后山老槐树下寻我。"说罢化作一道白光消失在林中。

三日后,镇西的城隍庙要重塑檐角风铃,点名要会唱《清心咒》的木雕风铃。张五郎犯了难,普通木头怎能发声?他猛然想起白狐的话,连夜赶往后山。老槐树下,白衣女子笑盈盈走来:"我乃山中狐仙,感君救命之恩,特来相助。"

狐仙从袖中取出一枚晶莹剔透的果子:"此乃百年'声灵果',榨汁涂于木料,再以心头血画符,木雕便能引天地灵气发声。"说罢指尖凝出红光,在张五郎掌心画下繁复符文,"切记,雕时须心怀至诚,不可有半分杂念。"

张五郎回到作坊,按狐仙所授之法,取百年梧桐木,将声灵果汁细细涂匀。他屏息凝神,脑中浮现师父临终前期盼的眼神,手中刻刀如行云流水。雕到凤凰引颈高歌时,忽闻腹中绞痛——原是连日劳累犯了旧疾。他强撑着刻完最后一刀,一口鲜血喷溅在木雕上,正好落在狐仙画的符文中。

刹那间,凤凰木雕周身泛起金光,清脆悠扬的《清心咒》从木腹中传出,余音绕梁三日不绝。城隍庙住持见了,惊为天人,当即奉上百两黄金。张五郎却婉拒道:"此技非我一人之功,若要谢,便谢这天地造化吧。"

此后,张五郎雕出的木器皆能带声,或如溪流潺潺,或似鸟鸣啾啾。有人说见过月夜有白狐在他窗前徘徊,也有人说他的刻刀沾了仙气。张五郎从不辩解,只在每年狐仙离去那日,备上一碟桂花糕放在后山老槐树下。

多年后,老木匠寿终正寝,人们在他枕下发现一卷手札,记载着那段奇遇。末尾写道:"木本无声,因情而鸣;艺本无界,以诚为魂。所谓仙助,不过是善念结出的善果罢了。"

如今那只凤凰风铃仍悬在城隍庙檐角,每逢初一十五,《清心咒》便随风响起,镇上老人说,那是老木匠和狐仙的故事,在时光里轻轻歌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