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小区的单元门永远敞着半扇,风裹着煤气味儿往楼道里钻。李姐每天踩着七点半的点冲下楼,高跟鞋踩得楼梯“咚咚”响,对门口坐着的张奶奶连眼皮都懒得抬——她总觉得,邻里之间没必要热络,各过各的就好。

那天下午李姐加班晚归,刚到单元门口就看见张奶奶蹲在地上,右腿弯着,手撑着膝盖直抽气,旁边散落着刚买的青菜。李姐脚步顿了半秒,心里冒出来“别惹麻烦”四个字,赶紧把脸往围巾里缩了缩,绕着花坛快步走了过去。身后张奶奶的声音飘过来:“姑娘…能不能帮我扶一下…”她没回头,高跟鞋踩得更急了。

转天听邻居王大爷念叨,说张奶奶那天崴了脚,还是他路过才扶回家的。李姐哦了一声,没接话——这不关她的事。

 《不揪不睬的冷漠代价的故事》

直到半个月后,李姐突然接到学校电话,说孩子钥匙丢了,在单元门口等她。她当时正在开一个重要的会,手机调了静音,散会才看见信息,赶紧往家跑。路上手机又没电了,她急得手心冒汗。

到了单元门口,远远就看见孩子坐在台阶上哭,书包扔在一边,作业本散了一地,小手冻得通红,鼻子下面挂着清鼻涕。风刮得她头发乱飘,路过的人只是匆匆看了两眼,没人停下。李姐冲过去把孩子抱在怀里,孩子哭着说:“妈妈,我喊了好多人,没人理我…张奶奶在那边坐着,我喊她,她没过来…”

李姐顺着孩子指的方向看过去,张奶奶坐在单元门口的石墩上,手里攥着拐杖,眼神避开她。李姐突然想起半个月前的那个下午,自己也是这样,看着别人的难处,绕了过去。原来不揪不睬的冷漠代价,从来不是“没什么大不了”,是孩子在冷风里等了一个小时的委屈,是自己此刻心口堵得发疼的后悔。

 《不揪不睬的冷漠代价的故事》(1)

后来李姐主动给张奶奶送了点水果,说那天是自己不对。张奶奶叹了口气:“我那天不是不想帮,是想起自己摔的时候…谁都有难的时候啊。”李姐点点头,没说话。

从那以后,她每天下楼都会跟张奶奶打个招呼,有时候张奶奶拎东西,她会主动接过来。她终于明白,邻里之间的温度不是凭空来的,是一次次伸手的善意攒起来的——而漠视他人的代价,从来都藏在那些被忽略的日常里,冷不丁就会砸在自己头上。